昨天起,各高校開始陸續公布2017年考研初試成績。莘莘學子不敢懈怠,開始投入復試準備工作,向“碩士帽”發起最后的沖刺準備。
與往年相比,去年底開考的2017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,可謂意義非凡。一方面,在職研究生首次納入全國統考;另一方面,考研報考人數達到“史上最高”的201萬,首次突破200萬人,比2016年的177萬報考人數增長13.6%。
為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考研?考研升溫的背后是怎樣的現實?
考生說
就業壓力、深造和拿文憑是考研主因
近一段時間,大四學生龍奕臻的心情有些忐忑。眼看著其他高校先后發布考研初試成績,她的考研目標學校卻還沒有一絲動靜。對她來說,這是比考研復習更煎熬的時光。
“我考研就是為了去北京,在更大的平臺找一份好工作?!饼堔日檎f,自己原本沒打算考研,改變來自一次實習經歷。
大二時,龍奕臻去一家省級媒體實習,她發現身邊很多實習生都是“211”、“985”學校出身,“以自己這個普通的二本學歷,要留下來工作幾乎不可能,實習帶我的老師也建議我考研鍍一下金”。當時心里只是有初步打算,而當她偶然聽到學長學姐吐槽找工作“遍地本科生”、收入很低時,她便堅定了考研的決定。
與龍奕臻不同,南梁在大三上學期就決定要考研,并且著手復習。在他看來,自己的知識儲備還是太單薄,想多幾年光陰充實自己。他對記者強調,自己考研“是想多讀幾年書,而不是多上幾年學?!蹦狭旱陌职种С炙佳?,認為文憑高一些不是壞事,而他媽媽卻不同意。去年,看到兒子仍沒打算找工作,媽媽曾抱怨:“如果能找到好工作就不要考研了,考研出來還不是得找工作嗎?”每當聽到這番話,南梁都會想盡辦法搪塞媽媽。據南梁統計,他所在的班級共有45個人,考研的人占到了三分之一左右。
而已經在中學工作了三年的小艾,一共有過三次“上戰場”的經歷。和以往不同的是,這一次,她選擇報考了河南省內某高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。前兩年,小艾報考的則是全日制研究生。做出改變是有原因的——在小艾看來,她的最終目標是拿到碩士學位,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在實際工作中的待遇差別也不是太大,而且還能邊工作邊學習,兩頭不耽誤。當然,小艾也坦言,自己考研究生并不僅僅是為了獲得一個更高的文憑,“我不安于現狀,考研也是督促自己變得更好的一個過程,可以多學習知識,多認識一些人,接觸到新的東西?!?/p>
以上考生的考研心理,并不是個例。2016年12月,中國教育在線發布了《2017年全國研究生招生數據調查報告》?!秷蟾妗凤@示,在談及考研原因時,有35%的被調查者選擇了“本科就業壓力大,提升就業競爭力”;而因“繼續深造,提高學術研究能力”選擇考研的人占到31%;此外,有19%的被調查者是“為了獲得學歷、學位證書”而選擇考研。
機構說
培訓人數增近一倍,考研“馬太效應”明顯
早上8點,京通快速路旁,珠江綠洲小區內的某考研培訓機構,五六名工作人員已經到崗,開始投入新一天的工作。
事實上,每一年的9月、10月份,碩士研究生招生初試前的兩三個月,各家培訓機構便會忙著張羅下一年的考研培訓招生宣傳?!艾F在新年剛過,每天打電話和網絡咨詢的學生很多,也有不少學生來到現場考察,目前有上百個學生正式報名了?!币幻ぷ魅藛T告訴記者。
今年是這家考研培訓機構開辦業務的第11年。談到“考研熱”現象對培訓市場的影響,該培訓機構負責人羅老師很有感觸,“別的機構我不知道,但在我這里,最近三年的報班人數一直是上漲態勢?!睆牧_老師提供的數據來看,2014年,該培訓機構一共有800多人報班參加培訓;2015年,有1400多人接受培訓;而在2016年,報班人數已接近3000人。也就是說,在“考研熱”持續的大背景下,去年這家培訓機構的報班人數比前年增長了近一倍。
考研報考人數的激增,催化著考研培訓市場的火爆。而據了解,在該考研培訓機構,每一年前來報班參加培訓的學生,以本科為二本、三本學校的居多。當然,也有一些一本學校的學生,“報考的目標學校,幾乎都比本科所在學校更好?!?/p>
除了報班人數增多,羅老師同時發現,在考研地域、學校和專業的具體選擇上,“考研大軍”表現出的“馬太效應”,十分明顯。
從報考地區來說,報考一線城市高校的人數最多。越是經濟文化發達、優質高校資源聚集的地區,越受到考生的青睞;從報考的目標學校來看,“211”、“985”院校一直都是考生競逐的主要對象,報考非名牌大學的學生人數相對很少;而從報考的具體專業來說,一些"211"、"985"院校的經管、理工、醫學類專業是熱門,相比之下,歷史、哲學等專業偏于冷清。
之所以會有考研的“馬太效應”,羅老師認為,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?!斑@跟社會發展的現實有關,也與考生個體的功利性認知有關。換位思考一下,誰不想來一次‘自我救贖’,趁著考研換一個更好的平臺,找到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