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青年網景德鎮6月29日電(通訊員 張寧 蘇杰)凌晨5點,村子路口銹紅的路燈還在閃著泛黃的微光。天色微亮,清冷的風吹在臉上。她背著60斤重的陶瓷,一個人,走向1000米外的縣城公交車站。50分鐘的車程顛簸,她到了市區擺攤的集聚點,開始了擺攤生活。晚上11點收攤,背著余下來的貨物從市區搭最后一班車回家。擺攤時間每天16至17小時,一天就這樣在過往路人的寂寥的詢問悄然度過。
她是景德鎮陶瓷大學2012級國貿的尹燦,同學們給她一個親切的外號——膜姐。“到了大學,我不想一直做個乖乖女。”尹燦笑著,圓圓的臉上泛著紅潤的光。“高中時代,當學校放假的時候她經常獨自一人去教室看書學習,很少會和我們一起出去玩,就是一個只知道拼命學習的三好學生。”尹燦的同學倚在她身邊,打趣道。
尹燦在高中時期無意間翻到了一本書《中國最會賺錢的人——溫州人》,里面一些成功的企業家的創業案例使她看的熱血沸騰,這也開啟了她初步的創業思想。再加上受父母創業的影響,慢慢地,尹燦的心中有了一個信念。家庭的氛圍,讓她骨子里透露出的一股干勁與堅韌,讓她堅信這個信念能成為現實。
2013年,大二剛開始,尹燦創業了,她第一次有了屬于她自己的店。給在校學生貼手機膜成了她的第一份工作。“膜姐”的外號就這樣在學校不脛而走。雖然如此,但尹燦從不逃課,她盡可能擠出自己的閑暇時間工作,當室友、同學們在下課后去食堂吃飯休息時,“膜姐”則奔向自己的店鋪開始工作,忙碌時也顧不及吃飯。每天這樣,周而復始。
尹燦在市場淘貨。中國青年網通訊員張寧提供
“剛開始做肯定不讓父母知道”。尹燦把身子倚在了椅子上。先斬后奏成了她的法寶。
面對創業,資金無疑是最大的難題。初期,每天省吃儉用希望能從生活費中盡可能省出多一些錢,并在同學的幫助下慢慢地資金豐厚了,開始做些販賣陶瓷飾品的小生意。
嚴肅的家風以及父母對于自己學習成績的看中,使得尹燦不敢將創業的事情告訴父母,但身性執著的她想用自己努力的成績向父母證明及坦白。
“父母由原先的不支持到知道我每天忙碌而感到心疼,現在當我遇到些困難時他們都會給予我幫助,他們開始支持我了”,尹燦笑著說。
創業過程中最艱辛的時候是沒有同學與朋友的陪伴。“創業過程不能說是有困難,這是一種享受過程一種必不可少的人生經歷。在這條路上雖然有時會感到很孤獨,但孤獨是每個人成長的必修課。
尹燦獨自一人擺攤賣陶瓷。中國青年網通訊員張寧提供
漸漸地,也會遇到一些與自己有相同想法熱愛創業的人,和他們慢慢熟絡起來。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志同道合吧。”尹燦說著,微黑的面龐在燈光下更襯的她像個電影女英雄。
淘寶店、擺攤、貼膜、餐飲,她是一個不“安分”的人。
2015年“不安分”尹燦在學校食堂“另立門戶”,開始起了餐飲——膜姐豆花。由于之前貼膜在學校積攢了些小名氣,使得膜姐豆花一經推出,吸引了不少同學前來品嘗。“他們是沖著膜姐這名來的吧。”尹燦捂著嘴笑的燦爛了。
其實尹燦并不會烹飪,為了開好這家店她去到自己的家鄉廣西向當地的小吃店學習鉆研,回來后自己去實踐制作豆花,選豆、清洗、打磨、儲存全是她一個人。
作為一名新廚師,為了讓自己的食物口味更好些必然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。十一月份的冬季,呼嘯的冬風讓學生們對熱乎的豆花產生了更為強烈的渴望,這也無疑加重了尹燦的工作量。每天凌晨4點起床前往食堂,一人搬運食材、磨豆、烹煮等,一直忙到晚上12點,才收拾東西回到校外租住的地方休息,凌晨1點,漸漸進入夢鄉。
“那段時間真的是太累了,有想過放棄,但是堅持下來后,才發現那過程是令人那么的難忘。而且一停下來,就感覺不自在,還是忙活著好。”尹燦一臉認真。
“嘗試不同的新東西,大學期間創業不是為了賺錢,學習與享受才是最大的目的。”在這幾年的創業過程中累計到了一些經驗,這些東西都是在課堂上學不到的。大一剛開始不要想著創業,好好學習,多去外面走走看看,好好享受大學的時光,到了大二、大三開始去慢慢地嘗試,期間好好積累經驗,多和一些前輩交流交流吸取他們的經驗,這對自己很有幫助。這是尹燦對自己創業的詮釋也是對后者的建議與鼓勵。
現如今已經是大四下學期了,膜姐也有了更為廣闊的目標?,F在的每一天都在好好為六級英語做準備。“為了能夠跑的更輕松首先要“裝備”自己,使自己變得更強大,今后的路才能走得更為廣闊”尹燦從容的說。
心有多大,舞臺就有多大。這是膜姐尹燦的座右銘。不喜歡安逸的生活的她,一直“不安分”的做著不同類型的工作。喜歡挑戰與嘗試的她在創業的道路上定會尋到一處為她搭建的舞臺,并開出一片燦爛的花。